前几天配资网导航,有个粉丝朋友问我:我存钱存一阵子,会突然报复性花光,这是为啥?
说起来,类似的提问,我收到过很多次了。
这就跟减肥容易反弹,道理是一样的。
仔细观察,我发现身边很多减肥的人都差不多会遵循这样一个规律。
想要减肥,然后粗暴地不吃主食或不吃肉或炒菜不放油,而且他们会刻意吃得很少,完全无视身体的需要。
别说,这一招通常还挺管用,可能一个星期就能减掉几斤。
但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意志力。
而人的意志力资源是有限的,一旦耗光了,我们就会报复性吃得更多。
所以这个效果是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反弹的。
不仅会把之前减下去的吃回来,可能还会再增重几斤。
然后又不得不开始下一轮减肥,如此反复折腾,不但没有实现想要的效果,可能还把身体搞亚健康了。
存钱也是一样的,很多人决心存钱后,会不管三七二十一,简单粗暴地压抑或无视自己的欲望。
这个过程全靠意志力支撑。
还是那句话,我们的意志力资源是有限的。
当这个资源用到极限时,反弹也就来了。
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。
那如何才能打破“存钱-报复性花钱”的恶性循环呢?
也许我们可以试试用“管理欲望”代替“压抑欲望”。
这也是我存钱9年多,却不曾报复性花过钱的必杀技。
通过管理自己的欲望,存钱已经是我的舒适区了。
1)学会分辨哪些是我们的“真实需求”,哪些是他人创造的“需求假象”。
一般来说,真实的需求,是能解决我们的痛点,能够改善生活,甚至带来变化。
与之无关的,很可能就是伪需求。
所以,我们在消费之前,不妨问一问自己,我想买的这个东西,是能解决当下的什么痛点?还是能改善生活带来变化?
像我之前种草苹果的无线耳机,我能感觉到我真的很想要它。
但在我丧失理智之前,我问了下自己:
这个东西能够解决我的什么痛点?
不问不知道,一问才发现,我一年用有线耳机的次数都不超过5次。
我也不是因为它是有线的才使用得少,我就是不习惯用耳机听东西。
而我平时听书也好,听播客也好,更喜欢外放,或者连接音响。
我瞬间就打消了买无线耳机的欲望。它并不是我的真实需求。
而且我放下这个欲望的时候,心里是没有遗憾和痛苦的。
因为我不是没有钱才不买,也不是为了省钱才不买,而是我意识到我并不需要它。
你看,人一旦开始思考,消费主义就会害怕。
因为人在思考过后,会更容易掌握自己的需求,而不愿意被人牵着走。
2)主动去探索满足欲望更好的方法,而不是无脑买买买。
我知道有一部分人会说,可是我买了会开心啊。
不得不说,消费主义也是很与时俱进的。
随着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卷,人们也活得越来越累、越来越焦虑、越来越喘不过气。
花钱买情绪价值的宣传,一下子就收获了很多人心。
我就收到不少留言说,我买衣服不是为了穿的,就是为了开心,我开心我乐意。
可是,你有观察过吗?
你买的时候,是有多开心呢?
这个开心又维持了多久呢?
而且这个开心就只能依靠买衣服吗?
买买买只是最偷懒的方式,却未必是最好的方式。
事实上,很多时候,买买买并没有很好地释放我们的欲望,这才导致我们买了又买、买了还买。
正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累了,我们更不应该陷入“工作累-买买买-继续卷工作-继续买买买”的恶性循环。
我们应该跳出来这个圈套,去探索更好的解乏方式,更好的创造情绪价值的方式。
像我工作累了,我并不会买一件衣服回来哄自己开心。
想到买了一件并不需要的衣服,我要更累地工作,我就开心不起来。
我更喜欢停下来,去草地上躺会儿,去江边散个步,去公园里闻闻花香,或者晚上早点洗洗睡。
停下来,让身体和心都休息一下,才是最好的解乏方法。
身体和心都不乏了,情绪自然也就好了!
3)不要再主动制造更多的欲望了。
我有时候还挺好奇的,大家怎么会有这么多欲望啊。
像我的话,工作日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消费类信息。
周末也不去商场、超市瞎逛。
我都不知道当下有哪些好看的衣服?也不知道现在流行的餐饮是什么?哪想得起要买点什么呀?
看不见,不知道,自然就不会起心动念,也就不需要后续的压抑欲望了。
没错,我们的欲望,通常都是我们主动刷出来、逛出来的。
像查理·芒格说的,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让问题出现。
同样的,管理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开始就不要让欲望出现。
所以,平时少刷些手机吧,没事少逛商场、超市。
试一个月看看,是不是欲望少了很多?
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